新聞

2021年10月
教育傳媒到校直擊 明愛胡振中中學 - 2021年10月
科技結合 推動多元文化 拓寬視野
明愛胡振中中學位於香港薄扶林,於1967 年創校,歷史悠久。擁有豐富科技教育經驗的歐海健校長帶領學校,致力推動科技教育,並發展新興運動,鼓勵學生文化共融,拓寬視野,刺激思考,實踐學習多樣性,為未來作好準備,與社會接軌。
科技結合人文精神
幾年前,歐校長到加拿大交流,認識「We School」概念。他指出,傳統社會強調「Me」:個人爭取第一。但是,教育不應強調「Me」,而是「We」:不只是栽培最厲害的學生,而是讓每位學生都得到學習和進步的機會。因此,學校透過與科技公司、大學合作,讓學生掌握科技,既增加自學能力,亦可以服務社會,發揮所長,達到共贏。同時,學校參與 「中大賽馬會『智』為未來計劃」(AI for the Future Project),通過嶄新和全面的AI 課程,讓學生吸取AI 倫理意識和知識,裝備自己應對未來工作。
學生除了學習科技技能,更重要是透過科技結合人文精神。本年度學生參與微軟的義工活動,結合科技與社會服務,學生教會長者使用手機上網、電子購物等。他們透過義工服務,與長者相處,可以培養同理心,同時增加自信心。
與學界推動編程教育
為讓學生全面認識電腦科技,學校通過參與由蘋果電腦教育和香港城市大學的Swift 編程課程,並邀請大學生導師到校教授,幫助有志於科技發展的學生作好未來規劃。歐校長希望學生掌握Swift編程後,將來推廣至小學,讓中學生教小學生,達到教學相長,多方面應用編程技巧。
早前,學校安排學生參觀「5G 科技館」, 了解5G 的應用,例如:在智慧家居、人工智能識別技術、工業安全裝置、商場管理系統等,讓學生從生活中啟發科技創意,提升學習興趣。
科技結合新興運動
早前,歐校長到美國矽谷交流,印象最深的是科技專家指出:未來10 年,將會出現65% 新工種。這令歐校長反思,香港學校使用傳統的課室,聘請在20 世紀受教育的老師,將如何教導21 世紀的學生裝備未來。「學生未來的人生不是單靠讀書便成功,也可以因興趣而成功」,所以他鼓勵學生參與多元化活動。
學校致力推動結合科技的新興運動,如電子競技(E-Sport)。學校參與數碼港電競教育計劃,並選擇電子賽車競技為教育項目。課程內容包括教導學生製作電動車,讓他們學懂製作原理,並坐在電動車上駕駛。2022 年,電子競技將成為杭州亞運會比賽項目,歐校長希望學生有機會進入港隊,代表香港參加比賽,從而增加見識,拓闊視野,刺激思考。
此外,為了讓學生在校園休息時多做運動,學校設置運動智能鏡。學生只要輕觸螢幕,便看到運動短片,並有人工智能偵測他們的動作,即時反饋及統計運動表現。當科技結合運動,可以增加學生做運動的樂趣。
推動多元文化共融
香港作為文化大都會,一直有不同國家人士移民香港,而學校亦有不同國籍的學生入讀。該校有不同族裔的學生,而學校亦以英語作主要教學語言,這有利推動多元文化,讓學生能以不同國家、民族和文化中,學懂尊重別人的文化和想法,達到文化共融。
學校更善用校舍設計,在前臨數碼港的寬闊海景位置,鋪設草地,讓學生輕鬆地閱讀。此外,學生不時在草地上表演樂器和唱歌,發展多元興趣,啟發潛能。